
10月27日,西氣東輸一線延安支線工程項目啟動暨線路開工儀式舉行,標志著西氣東輸一線延安支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詳情]

11月1日0時,隨著大唐遼寧沈撫熱力、葫蘆島熱力兩家企業(yè)正式開栓供熱,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在東北地區(qū)所屬供熱企業(yè)已全線向居民供暖。2021-2022年供熱季開始以來,中國大唐在東北地區(qū)累計開機147臺,容量5961萬千瓦,完成發(fā)電量37.87億千瓦時,供熱量 541.34萬吉焦,用實際行動彰顯了能源央企保供“頂梁柱”的本色風范。[詳情]

10月2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首臺機組——漳州核電1號機組內穹頂成功吊裝,標志著該機組從土建施工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詳情]

日前,工信部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詳情]

鋰鹽產品市場持續(xù)向好 西藏礦業(yè)第三季度凈利潤大增969%
西藏礦業(yè)10月28日晚間發(fā)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79.44%;凈利潤8537.04萬元,同比增長968.69%。報告期內,得益于鋰鹽產品市場持續(xù)向好,公司加大相關產品的銷售力度,銷售毛利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4.37億元,同比增長68.66%;歸母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405.05%。[詳情]

綜合媒體報道,全球首條撐起超大城市骨干電網的公里級高溫超導電纜示范線將于年內在上海掛網送電。這條完全由上海企業(yè)和科研人員自主研發(fā)、制造、敷設、驗證的線路,不僅會推動上海和長三角打造高溫超導產業(yè)高地,也將大大增強我國在全球超導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詳情]

面向TWh時代,磷酸鐵鋰需求量呈百萬噸級別,動力電池企業(yè)紛紛“深綁”LFP材料企業(yè)。[詳情]

10月21日,特斯拉在發(fā)布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的同時,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將標準續(xù)航版Model 3和Model Y新能源電動汽車采用的電池改換為磷酸鐵鋰電池。在業(yè)界看來,特斯拉此舉,意味著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進一步得到了確認,意在通過擁有成本優(yōu)勢的磷酸鐵鋰電池提升其利潤水平。[詳情]

10月20日,河鋼集團自主研發(fā)的國內最大直徑100mm彈簧鋼順利交付華北知名高端裝備制造企業(yè),成功替代進口。經檢驗,產品各項關鍵指標均優(yōu)于進口材料,獲客戶高度認可。[詳情]

10月14日,由鞍鋼集團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星云智聯、北京科技大學、阿里云聯合參與的攀鋼“鋼鐵大腦”二期項目正式啟動建設。[詳情]

三菱重工(MHI)集團的兩家公司與法國公司Stanley Robotics達成了一項協(xié)議,三家公司將合作研發(fā)日本首個先進自動駕駛搬運機器人服務,以實現自動代客泊車服務以及整車自動駕駛運輸。Stanley Robotics是一家已獲創(chuàng)投資金支持的初創(chuàng)公司,在自動駕駛搬運機器人中推出了全球首個自動代客泊車系統(tǒng),目前該系統(tǒng)已經在法國和英國的機場中運行。[詳情]

11月1日,華北油田所屬蘇橋儲氣庫群、京58儲氣庫群全部完成注氣,注氣量超過1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3%,刷新歷史紀錄,為冬季保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詳情]

最近歐洲和亞洲的能源危機再次凸顯了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的重要性。[詳情]

首個車載激光雷達國家標準即將推出,禾賽、百度等領先企業(yè)牽頭起草
10月12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子與電磁兼容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電子分標委”)組織召開了《車載激光雷達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標準起草組成立會,來自全球汽車主機廠、激光雷達公司及技術機構的五十余位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初步確立了車載激光雷達的標準體系構成和標準研制工作的計劃與分工。[詳情]

中央生態(tài)環(huán)保督察曝光5案例 涉“兩高”、陶瓷等行業(yè)盲目發(fā)展
為發(fā)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近日,中央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督察對第五批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涉及“兩高”、陶瓷等行業(yè)盲目發(fā)展、未批先建問題突出、監(jiān)督管理管理缺失等。[詳情]